首页

调教小刚

时间:2025-05-24 17:56:17 作者:多国留学生长春探秘智能汽车制造 浏览量:32512

  4月24日,广东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。4.4%的增速折射出广东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,同时也要看到,要完成全年预期目标,广东仍需蓄势发力。

  透过GDP等一系列数据指标,观察“关键一年”广东经济良好开局的万千气象,感受全省经济发展的跳动脉搏,不仅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多面、多彩的广东,更令人对广东继续保持信心、充满期待。

  聚得起人气

  最近不少广州市民感叹,乘坐地铁8号线,身边外国友人之多,让人有种正在环球旅行的即视感。

  这是正在举行的第135届广交会带来的特别体验。从数据便可看出广交会的火爆:截至4月25日17时,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182321人,来自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,到会人数比上届同期增长21.6%。

  是什么吸引全球客商不远万里来到广东?一位俄罗斯客商道出真相:“在广交会,我能采购到几乎所有我想买到的产品。”逛展之余,客商们通常还会到广东各地逛工厂、考察市场。

  除了新颖的产品、先进的技术,他们还体验了广式早茶、英歌舞等岭南美食和独特文化,感受到了广东人民的热情好客。

  广交会只是观察广东人气的其中一个窗口。从外国政要到访广东的频率之高,亦可看到广东正在扩大的“国际朋友圈”。

  今年前4个月,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、瑙鲁共和国总统阿迪昂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韦斯利·西米纳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、美国旧金山市市长伦敦·布里德等多位外国元首政要到访广东。

  “东西南北中,发财到广东”。人们过去常用这句话形容广东的吸引力。其实,这句话今天依然适用,而且这种万有引力更释放到了全球。

  人气的另外一项重要衡量指标是人口增长。在这方面,广东也有多项全国第一。

  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103万,让广东连续4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,连续6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。

  拥有1.27亿常住人口的广东,已经连续17年蝉联人口第一大省。过去10年间,广东新增常住人口约1200万,领先各省份,其规模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比利时。

  妥妥的人气十足!与此同时,充沛的市场活力也为广东聚拢人气带来助力。

  2023年,广东经营主体达到1800万户,其中个体工商户总量突破1000万户,企业780万户、占全国1/7。今年一季度,广东新设企业25.57万户,同比增长7.13%。

  满天“繁星”闪耀,还有多个“月亮”争辉:华为、美的、比亚迪等19家广东企业在去年上榜《财富》世界500强。

  千万“活鱼”搅动下,广东市场始终充满活力。

  身处如此人气高地,我们怎能不对广东充满信心?

  留得住流量

  人气带来人流,人流孕育商机。

  广东有1.27亿常住人口,每天约1.5亿实时在粤人口。两个数据一对比,足有2000多万人口增量,亦是巨大的人员流量。放至整个年度来看,人员流量必是2000万的数倍之巨。

  另外一组数据更具震撼力:2023年广东接待游客7.77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超9500亿元,均居全国首位。春节期间,广东接待游客7607万人次,同比增长68%,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,同比增长160%。

  在全国多地文旅相继火出圈之后,看似“低调”的广东却成了“大赢家”。

  自从去年深圳至吉隆坡国际航线恢复后,马来西亚商人林先生化身“空中飞人”,平均每1—2月就要来深圳一次,从事电子行业的他是华强北的常客。

  洽谈生意、探亲访友、观光旅游……每天,全国、全球各地往来广东的人员络绎不绝。

 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透露,今年一季度,粤港澳陆路口岸方向,出入境流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,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、港珠澳大桥、莲塘、横琴等口岸屡次刷新口岸单日出入境峰值纪录。

  人畅其行,货畅其流。

  4月13日,一列装满跨境电商货物、货值超4000万元的中欧班列从广州国际港始发,预计17天后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。

  与普通的中欧班列不同,这样远赴欧洲的跨境电商班列,如今每周六都会如期从广州国际港发车,实现周班开行。

  统计数据显示,一季度,广东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2.7%,水路、民航货运量分别增长5.4%、29.0%,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8.2%。

  人流、物流,背后是信息流、知识流、资金流。多股巨大的流量在广东交汇,在其奔腾、碰撞中,孕育着无数的商机。

  广东仍是广大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、优选地。过去几年,广东吸引了巴斯夫、埃克森美孚、中海壳牌等企业,吸纳投资均超过100亿美元。今年1月至2月,广东新设立外资企业2982家、增长38.1%。

  很显然,广东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广受关注,是国内、国际资本不可错过的重要选项。

  抓住机遇,留住流量。广东练好内功,处处有招。

  抓得住机遇

  前不久,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《机遇之城2024》报告显示,粤港澳大湾区等三大城市群的城市表现稳健,深圳、广州总排名分居第三和第四位,在多个维度具有突出优势。

  大湾区,大机遇。粤港澳三地紧密联手,按照粤港澳大湾区“一点两地”的全新定位,推动横琴、前海、南沙、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,科创、金融、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对接融合,一个新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加速崛起。

  这为广大青年英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
  经济学家陆铭在其代表作《大国大城》中指出:“每个人都能够从城市的高教育者那里得到‘人力资本外部性’,从而提升自己的收入。”通俗一点说,在大城市与高人为伍,你的认知也会不断提升,获得前沿信息和学到新本领的渠道,也会更便捷。

  如今,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各个场所人头攒动,来自香港的青年创业者或在咖啡馆内畅聊行业风口,或在研发间里讨论试验结果,或在会议室里沟通产品动态……

  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,正是港澳青年在大湾区追梦逐梦的缩影。近年来,广东不断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,为大湾区乃至内地青年搭建起多个创新创业平台。

  栽下梧桐引凤来。广东、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全球人才重要集聚地。有报告显示,区域外毕业生到广东就业比例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。

  五湖四海青年英才的汇聚,为广东的创新创业注入汩汩活力。

  昔日的世界工厂正跃升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,广东培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汽车制造、智能家电等8个超万亿元级产业集群,还正瞄准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。

  “深圳-香港-广州”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,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。

  商业的活力受益于营商环境的便利。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,广东连续4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。广东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全国领先。

  “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”,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,正是广东经济保持持久活力的重要秘诀。

  这里有庞大的市场规模,有优质的人才资源,有完善的产业基础,有广泛的商业机遇……

  广东,这个机遇之地,正是梦想的沃土!

  你我的奋斗又将成就更为奋进的广东!

  记者 黄应来 黄叙浩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两会声音)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,如何“激活”生态优势?

台风“康妮”10月31日13时40分在台东成功镇登陆,当天18时40分在云林麦寮一带出海;台气象部门已于11月1日11时30分解除台风陆上警报。(完)

马斯克已乘私人飞机离开北京 称自己是中国的超级粉丝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”,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。

毛宁回应西方国家唱衰中国经济:中国经济没有崩溃,反倒是“中国崩溃论”屡屡崩溃

此外,多家电商平台存在大量49元、91元、149元、179元价格羽绒服在售。羽绒金网数据显示,近半年,含绒量90%的白鹅绒价格从5月6日的1069.66元/公斤上涨至11月4日的1143.92元/公斤,上涨幅度达6.94%;含绒量90%的白鸭绒价格从5月6日的481.9元/公斤上涨至11月4日的535.62元/公斤,上涨幅度为11.15%。

用直播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成长打开一扇窗

习近平指出,明年两国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暨“中泰友谊金色50年”。中方愿同泰方弘扬中泰传统友好,加强发展战略对接,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,统筹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,助力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,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大进展。双方要加快中泰铁路建设,拓展新能源、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,加强文化、教育、青年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,办好佛牙舍利赴泰供奉等活动,让中泰友好更加深入人心、世代相传。中方愿同泰方加强在澜湄、东盟、金砖、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的协调沟通,维护东盟和地区国家团结合作,为地区和平、稳定、发展、繁荣作出积极贡献。

“人机分离”提升作业效率

“我们都是炎黄子孙,同属中华民族。”马英九表示,这次为期11天的参访行程,让台湾年轻人深刻了解中华历史文化,希望台湾年轻人抛开意识形态,认识到与大陆历史文化连结,是这次最重要的收获。他说,未来会持续推动两岸青年交流,让台湾人更平安,更幸福。

相关资讯
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

意见》强调,打铁必须自身硬,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是加强党对资本市场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础,是担当一体推进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重任的必然要求,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。要强化目标导向,打造政治过硬、能力过硬、作风过硬的监管干部队伍,坚持履责意识与履职能力的同步提升,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。要强化问题导向,坚决做到严字当头、刀刃向内、自我革命,对存在的突出问题,坚持举一反三,着力解决好。要强化以上率下,中国证监会党委以身作则,带头加强政治建设、强化理论武装、提升专业能力、深化作风建设、推进廉政建设。要强化转变作风,全面贯彻严管理严监管的要求,以自身建设的严,带动监管工作全面从严,真正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来个大转变。要强化责任落实,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、中央组织部、中央巡视审计部门、中央金融工委等要求,自觉接受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监督,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,持续推进和巩固全面从严治党严的氛围。
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